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利率平价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基于债券市场开放的视角
  • [摘要]在梳理利率平价文献的基础上,本文从影响中资企业离岸在岸债券收益率的影响因素入手,探讨了利率平价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通过对2010年以来投资级中资企业美元债与境内高等级信用债的计量分析发现,由于资本管制,长期以来抵补利率平价并不适用于中国。伴随着“债券通”之后中国债券市场开放程度的逐步扩大,以及人民币汇率灵活度的提升,自2017年年中以来,抵补利率平价理论开始适用于中国,即使是2020年的疫情冲击也未改变上述关系。汇率成本是影响离岸债券收益率的重要因素,套息交易的作用相对有限。进一步地,本文针对投资级城投债、房地产债的计量分析表明,产业和融资政策限制影响了企业境内外相关债券收益率的相关性,市场不完全是导致利率平价理论在中国不成立的重要原因。本文的研究为我国系统性推动包括债券市场在内的高水平金融开放提供了实证基础。
  • 张雪春 李宏瑾 张文婷
  • 全文[ PDF 0.0 MB ] 2022.1(18):0-0  共有 611 人次浏览
  • 高管本地任职与企业价值:基于家乡认同视角
  • [摘要]在中国,家乡认同是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也是一种重要的非正式制度,但目前鲜有文献关注其在公司经营中的作用,本文以2003~2019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高管的家乡认同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作用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高管本地任职有利于公司价值增长,这主要是由家乡认同驱动的,而非社会资本,并且这种关系在民营企业、有本地大客户的企业、流动性较弱和宗族观念强的地区更加显著。本文直接从家乡认同这一角度揭示了本地高管对公司价值的影响,为这一独特情感在高管决策以及企业经营中的作用提供了实证证据,对上市公司选择高管具有启发意义。
  • 李小荣 温伟荣
  • 全文[ PDF 0.0 MB ] 2022.1(18):0-0  共有 460 人次浏览
  • 数据信托参与数据治理:理论逻辑与实现机制
  • [摘要]基于数据流通场景的数据治理和数据权利保护,以个人对个人信息/数据的绝对控制权为理论基础;这种个人绝对赋权模式忽视信息/数据的社会属性和公共属性,不能充分发挥信息/数据的价值。传统信托制度参与数据治理与信托当事人理论和信托财产理论等方面存在抵牾。当前实在法体系下,综合运用法律解释等法律方法能够为数据信托参与数据治理提供制度可能。由传统信托理论出发,对未来数据信托制度的建构必须基于数据收集阶段和数据流通阶段的具体区分,数据流通阶段是数据信托发生的主要场景;可以采取修改法律以及出台司法解释等方式更新传统信托理论,使之更加契合数据时代对数据权利保护的根本目的。
  • 蔡丽楠
  • 全文[ PDF 0.0 MB ] 2022.1(18):0-0  共有 412 人次浏览
  • 金融结构、创新模式与技术创新效率
  • [摘要]技术创新的研发和转化离不开金融支持。本文从创新价值链和创新模式出发,构建金融结构、技术创新模式与技术创新效率的理论分析框架,基于三阶段DEA-Tobit模型和广义分位数回归模型,实证分析金融结构对技术创新模式转变、技术创新效率影响。研究发现,我国技术创新研发和转化两个阶段的规模效率较低,导致研发综合效率和转化综合效率存在“双低”现象。从金融结构来看,存在着最佳的金融结构与不同类型技术创新相匹配,使技术创新效率达到最大。从影响机制来看,银行和金融市场存在互补关系,分别匹配不同类型的技术创新。从金融结构分工来看,相对于银行来说,金融市场对技术创新效率以及技术创新模式转变的重要性呈现上升趋势。
  • 司秋利 张涛
  • 全文[ PDF 0.0 MB ] 2022.1(18):0-0  共有 359 人次浏览
  • 金融系统气候风险的评估、定价与政策应对:基于文献的评述
  • [摘要]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21世纪面临的最重要议题。气候变化不仅对人身和社会财富安全构成威胁,而且影响金融系统的稳定性。气候变化通过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渠道影响金融部门,前者主要表现为直接物理损失,后者则与高碳行业的资产搁浅有关。通过金融市场的传染,转型风险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的金融系统性风险。气候金融风险具有高度不确定性以及厚尾分布的特点,对现有建模和评估方法提出挑战。央行以及金融监管机构作为维护价格和金融稳定的执行机构,应考虑将气候金融风险纳入监管之中,推动各方金融参与者披露相关气候风险,完善数据平台建设,并应进一步采取适当的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激励资金向低碳部门流动。
  • 张 帅 陆利平 张兴敏 王 晖
  • 全文[ PDF 0.0 MB ] 2022.1(18):0-0  共有 504 人次浏览
  • 普惠型医疗保障、大病冲击与居民消费——基于网络医疗保障与移动支付...
  • [摘要]本文基于网络医疗保障与移动支付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普惠型医疗保障产品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普惠型医疗保障在短期内可以释放消费潜力,且对农村人口和三线及以下城市居民的促进作用大于城市人口和一、二线城市。大病冲击会显著降低居民消费水平,但对于不同消费场景与种类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线下消费显著降低,但线上消费不降反增,整体消费的结构从线下向线上转移,而线上增加的消费主要为满足生活基本需求的商品。在大病冲击发生后,普惠型医疗保障对居民消费起到了平滑和保护的积极作用。因此,构建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可以帮助减轻伤病冲击、稳定居民生活。
  • 董英伟 纪洋 黄益平
  • 全文[ PDF 0.0 MB ] 2021.6(3):0-0  共有 316 人次浏览
  • 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测度及其影响研究:一个文献综述
  • [摘要]随着通信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数字金融已经渗透到我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如何测度中国数字金融的发展现状和普惠程度一直是一个难题。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和蚂蚁集团研究院团队合作编制了一套“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缺乏数字金融测度的窘迫。目前该指数已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应用,本文对常见的数字普惠金融测度,特别是“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对后者应用中值得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可以与家庭、企业、传统金融市场以及区域经济活动等各类数据进行匹配,开展相关领域的研究,但在应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时,也需要高度关注该指数存在的固有缺陷和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如内生性、影响机制讨论等。
  • 郭峰 熊云军
  • 全文[ PDF 0.0 MB ] 2021.6(3):0-0  共有 386 人次浏览
  • 数字经济背景下我国金融控股公司信息共享机制的完善
  • [摘要]《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第23条第1款初步确立了我国金融控股公司信息共享的基本规则,实践中“告知-知情-同意”是其基本运行框架。然而,该规则在内容和配套举措方面还十分单薄,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停留于“告知-知情-同意”有效性存疑的窘境,一律要求书面授权或同意将使金融机构承受较重的负担,对个人金融信息的差异性关注不足。通过比较欧美混业经营体制下的信息共享制度,本文发现我国当前在告知义务履行、授权模式选择、例外事由设定、信息差异化保护利用方面亦存在不足。立法者应当认识到,金融控股公司集团内信息共享属于一般个人信息共享的特殊机制,肩负着我国金融创新与发展的重大使命,应当与一般的个人信息共享区别对待。建议以利用与保护相平衡为调整目标,改革授权模式,采用择出同意模式,放宽目的限制,促进信息的利用;限缩改革后授权模式的适用范围以及信息共享的范围,优化告知义务,明确责任规则。
  • 邢会强 姜帅
  • 全文[ PDF 0.0 MB ] 2021.6(3):0-0  共有 302 人次浏览
  • 测度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基于TIMG指数的特征事实
  • [摘要]对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准确度量是制定合理战略政策的前提。面对跨国数字经济的发展状况,已有指数并不能达成统一结论,且无法兼顾时空范围。本文尝试从数字技术(Technology)、数字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数字市场(Market)和数字治理(Governance)四个维度构建TIMG指数,测度2013~2019年全球108个经济体的数字经济发展程度。本文研究发现:第一,2013年以来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并主要由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数字治理提升所推动;第二,北美、亚太和西欧是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三大地区,非洲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最为落后,美国、新加坡、日本等是数字经济指数排名前三的国家,但其在具体的数字经济竞争优势上存在差异;第三,全球数字经济发展与各国(地区)的经济规模、人均收入和城市化水平呈现正相关关系,具有路径依赖特征,近年来,不同收入国家(地区)间的数字经济发展差距有所收敛。与其他国内外数字经济指数相比,本文编制的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不仅能体现中国在全球数字经济方面存在的优势,也能客观反映中国在数字技术、数字治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
  • 王 喆 陈胤默 张明
  • 全文[ PDF 0.0 MB ] 2021.6(3):0-0  共有 303 人次浏览
  • 数字金融的减贫效应研究——基于贫困脆弱性视角&nbs...
  • [摘要]信息技术变革推动了我国数字金融领域的快速发展,这一新型金融模式对贫困减缓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有待于更深入研究。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度量了“家庭贫困脆弱性”指标,结合地级市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探究了数字金融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的发展显著降低了家庭未来陷入贫困的概率,有助于巩固我国脱贫攻坚成果。数字金融主要通过优化资产配置、提高金融素养和强化信任机制来缓释风险冲击而实现,其中货币基金和投资业务发挥关键作用。这一效应对于中部地区、物质禀赋更高、抚养比更低的家庭作用更为明显,因此也要着力关注部分群体面临的“数字劣势”问题,加强普及教育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本文基于贫困脆弱性视角得出的结论对于理解数字金融的发展效应以及减贫问题提供重要参考和政策启示。
  • 张海洋 韩晓
  • 全文[ PDF 0.0 MB ] 2021.6(3):0-0  共有 402 人次浏览
  • 知而后行?管理层认知与银行数字化转型
  • [摘要]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改变了银行业的经营方式和行业竞争格局,也挑战了传统银行的经营和生存,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本文应用有监督与无监督的机器学习的方法,基于202家中国商业银行2010年至2018年的数据,考察了管理层的数字化认知对银行数字化转型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银行管理层对数字技术所带来的创新机会的认知,对银行的数字化创新和线下分支机构的调整行为均具有促进作用;第二,银行管理层对数字技术所带来的风险挑战的认知,会削弱机会认知的促进作用;第三,银行管理层对数字化机会的认知对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在数字金融新兴业态挑战更强的市场中具有更强的影响。上述结果说明,在数字化时代,管理层对于新兴技术的积极认知,构成了企业的动态能力,有助于企业在技术变革中的生存和发展。本文应用多种机器学习方法实现了对管理层认知评价的客观测量,此外,本文结论指出了在数字化时代中,企业管理层对数字技术的认知对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作用,对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实践也具有借鉴意义。
  • 王诗卉 谢绚丽
  • 全文[ PDF 0.0 MB ] 2021.6(3):0-0  共有 394 人次浏览
  •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业生产有资本替代效应吗?——基于北京大学数字...
  • [摘要]传统普惠金融服务“三农”效益低下,阻碍了农业机械化进程的顺利推进,而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极大地缓解了农户的资金约束,为解决这一问题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基于2014年、2016年和2018年三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实证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在农业生产中利用资本替代劳动的影响及其动态效应,并从地区、地形和土地种植规模三个方面分析了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生产中资本对劳动的替代,且这种促进作用随时间逐渐减弱;(2)相比使用深度,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的增加对农业生产中资本对劳动的替代作用更大;(3)数字普惠金融对资本替代劳动的促进作用在北方、山区和大农户中表现得更明显。上述研究结论对于数字金融时代进一步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张正平 王琼
  • 全文[ PDF 0.0 MB ] 2021.6(3):0-0  共有 277 人次浏览
  • 金融稳定视角下财政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三支柱调控框架研究
  • [摘要]针对如何构建维护金融稳定的宏观调控框架这一问题,现有研究对财政政策的关注明显不足。本文从金融稳定视角出发,在同一DSGE模型框架下细致刻画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以脉冲响应图和社会福利损失函数为分析工具,深入分析各宏观政策工具的效果以及政策当局之间的协同效果,在此基础上研究中国宏观金融安全体系构建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并进一步讨论了构建三支柱调控框架的必要性。研究表明:第一,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果显著,但也会通过土地财政与政府债务两个渠道对金融稳定产生负面影响;第二,仅依靠双支柱调控框架应对金融风险还不够审慎,应构建包含房产税政策、财政整顿政策的宏观调控框架,以强化财政政策在金融稳定中的作用;第三,盯住房价与社会总杠杆率的货币政策并不能提升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将宏观审慎政策作为防控金融风险的第一道防线是更为合理的选择;第四,与双支柱调控框架相比,纳入财政政策的三支柱调控框架在维护经济稳定、物价稳定、金融稳定方面的表现均更为出色,因此应当加强财政、货币、宏观审慎政策的配合。
  • 卞志村 张运 毛泽盛
  • 全文[ PDF 0.0 MB ] 2021.5(3):0-0  共有 368 人次浏览
  • 金融机构扶贫是否提升了企业生产率?——来自券商帮扶的证据
  • [摘要]本文考察脱贫攻坚战以及券商帮扶对贫困县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内在传导机制。基于2013~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本文将贫困县企业与邻近非贫困县企业进行倾向性得分配对,进行双重差分估计。结果显示,在实施脱贫攻坚之后,贫困县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得到显著提升。其中,券商帮扶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当券商具备较多的行业专长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券商帮扶显著缓解贫困县企业融资约束,扩大企业债券融资规模,这表明我国金融中介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金融扶贫和智力扶贫的双重作用。最后,异质性分析表明,当企业融资约束较高、机构持股较低以及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脱贫攻坚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更加显著。本文研究对如何更合理科学地评估我国扶贫政策的经济后果以及金融中介在反贫困中的作用提供了明晰的政策含义。
  • 刘莎莎 殷珊珊 孔东民
  • 全文[ PDF 0.0 MB ] 2021.5(3):0-0  共有 258 人次浏览
  • 重大疫情与上市公司信息环境——基于2003年SARS疫情的实证检...
  • [摘要]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扩散蔓延,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亦不容小觑。由于数据的不可得性,现无法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中长期经济后果进行实证分析。因此,本文利用2003年SARS疫情的爆发作为外生冲击,采用疫情前后三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双重差分模型探讨重大疫情爆发前后上市公司信息环境的变化。研究发现,相较于受影响程度较低的公司而言,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上市公司股价同步性在疫情后上升,这表明疫情会减少上市公司股价的信息含量,降低资本市场运行效率。上述影响在融资约束高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低的企业中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疫情冲击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显著下降,股价崩盘风险显著上升,审计师会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且发表非标审计意见的概率增加。本研究对预测新冠肺炎疫情的中长期经济后果及后续应对措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刘媛媛 曹太云 酒莉莉
  • 全文[ PDF 0.0 MB ] 2021.5(3):0-0  共有 274 人次浏览
  • 中国银行体系系统性金融风险传染研究——基于24家A股银行的大数据...
  • [摘要]本文运用传统金融数据和互联网文本信息,建立机器学习高斯图模型(GGM),量化分析24家A股银行的关联关系和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传染情况。研究发现,不同银行机构间存在错综复杂的关联关系,系统性金融风险能在银行间相互传染,通过金融市场、尾部风险渠道传染相对明显,通过投资者情绪渠道传染相对不明显。总体上国有大型银行处于风险传染网络中的核心位置,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传染性也不容忽视。国有大型银行的系统重要性程度最高,其次是股份制商业银行,一些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也具有一定的系统重要性。中国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演进趋势与内外部经济运行情况、银行体系运行情况高度吻合。进一步的宏观审慎监管中要关注“太关联而不能倒”的风险,并综合运用大数据处理方法,提升风险监测水平和调控能力。
  • 苗子清 张涛 党印
  • 全文[ PDF 0.0 MB ] 2021.5(3):0-0  共有 302 人次浏览
  • 宗族文化与企业创新投入
  • [摘要]创新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关键因素。宗族文化浓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但是,研究宗族文化和企业创新之间关系的文献还很少。本文利用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了宗族文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宗族文化显著抑制了企业创新投入,经过各种稳健性检验后这一关系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企业内部薪酬差距和股权激励是两条潜在的影响路径。分组检验表明,宗族文化对企业创新投入的抑制作用,在市场化程度高和民营企业中更明显。在民营企业中,这种抑制作用在非家族企业中更明显。研究还发现,宗族文化也会显著的抑制企业创新产出。本文揭示了宗族文化对企业创新投入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证明了宗族文化对企业发展存在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存在消极影响的另一面。
  • 薛胜昔 李燕丽 薛史星
  • 全文[ PDF 0.0 MB ] 2021.5(3):0-0  共有 349 人次浏览
  • 中国宏观杠杆率对房地产价格泡沫的非对称动态影响研究
  • [摘要]本文从理论上分析资产价格泡沫与金融杠杆之间的定价关系,发现在违约概率为正的前提下,金融杠杆的上升会导致正向资产价格泡沫增大。为验证上述理论结果,本文采用NARDL模型实证分析了分部门宏观杠杆率对我国房地产价格泡沫的长、短期非对称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首先,实体经济部门以及金融部门杠杆率的负向调整均会长期有效抑制房地产价格泡沫的持续膨胀,但“一刀切”的逆周期杠杆调整不利于房地产市场的长期稳定运行,因此应实行差异化的杠杆调控政策。其次,在长期可采用非金融企业部门向居民部门的杠杆转移来实现对房地产价格泡沫的温和平抑作用。再次,应有效、合理发挥中央政府杠杆的前瞻指引作用。同时,政策当局不应对地方政府施行强效去杠杆政策,应试图“熨平”地方政府债务波动以免引发局部房地产价格泡沫风险。最后,就金融部门而言,应对金融部门杠杆进行有效调控,谨防金融资产价格泡沫向房地产价格泡沫转移所引发的房地产市场泡沫风险。
  • 林思涵 陈守东 王妍
  • 全文[ PDF 0.0 MB ] 2021.5(3):0-0  共有 258 人次浏览
  • 美元流动性市场的转变、影响及其启示
  • [摘要]美元在金融市场中的主要形态都体现在流动性市场之中,美元流动性市场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美元的发展史。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美联储量化宽松与流动性市场结构转型导致市场的定价基准已经由无抵押融资转向有抵押融资。随着联邦基金市场活跃度的下降,由交易商充当影子银行的回购市场成为了在岸美元流动性市场的核心,而与此同时,货币互换成为了离岸美元流动性市场的核心机制,并且,离岸与在岸美元的关联性相较以往更为紧密。虽然长期量化宽松带来了流动性“泛滥”,但市场常常会因为影子银行的收缩而迅速变为流动性紧缩。要理解这一状况,需要对当前影子银行的资金来源与运用,以及美元体系的货币分层进行分析。虽然量化宽松是美元流动性市场转型的直接动因,但来自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多种因素更是从深层次助推了这一转型,同时,市场转型也对美元的利率传导、市场稳定以及全球价值链形成重大影响。理解美元流动性市场的变化及其影响,能够为金融领域的相关研究打开全新的视角,并且,这对于完善人民币的流动性管理,甚至对中国参与国际金融新秩序的重构,都将带来重要启示。
  • 胡志浩 叶骋
  • 全文[ PDF 0.0 MB ] 2021.5(3):0-0  共有 506 人次浏览
  • 社会学视角下的金融研究:发展脉络与主要议题
  • [摘要]金融社会学近年来成为一个迅速发展的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金融化不断加深及金融资本主义日益崛起的历史进程。金融化的影响并不限于经济领域,而是一个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领域全面扩张的过程,导致整个社会生活出现金融化趋势,并影响了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议题和取向,也为金融社会学的兴起提供了强大经验基础和理论依据。本文追溯、分析金融社会学产生、发展的经验基础和历史脉络,梳理、总结金融社会学在理论和经验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绩和进展,并结合中国独特的金融体制、丰富的金融实践提出了未来值得关注的重点方向和主要议题。
  • 杨典 欧阳璇宇
  • 全文[ PDF 0.0 MB ] 2021.4(3):0-0  共有 320 人次浏览
 1  2  3  4  5  6  7  8  9  10 »